“我知道大家在家里很辛苦,再忍耐一下!这是疫情防控最基本的防线。如果我们到处跑,街坊邻居、家人朋友都会有危险,为了我们的家人、为了社区的百姓,大家再咬咬牙,把最艰苦的时期熬过去,胜利就在眼前了!”在疫情一线,綦江区三江街道三河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黎建飞正在给村民加油鼓劲。这位刚刚走马上任的新书记,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思路清晰、方法老练,带领社区干部,发动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社区志愿者,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有条有理。
责任:
敢于担当坚守排查一线
三河街社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与多个村社区相接,省道、铁路穿插而过,交通便利、外来人员多,给疫情排查造成了很大困难。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黎建飞就深知其的严重性,他严格按照区、街道的规定,全面铺开排查行动。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他把社区划分成6个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社区干部+1名网格员”包片,不错过任何一户人家、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确保家家入户、人人登记,这是黎建飞给大家定下的一个“较真”的规则。
每天天刚亮,黎建飞就已经着手在工作群里布置当天的分组分片排查任务,然后带着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排查人员情况。“黎书记,我这边有事找你,我来找你。“黎书记,隔壁邻居有点咳嗽……”找黎建飞的电话几乎没有停过,往往这边没说完那边电话又响起。针对有些特征特殊的,他马上安排排查。快到中午了,他简单吃碗泡面,又继续排查。
一天晚上8点,黎建飞结束了一天排查情况的统计分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刚端上碗,就接到了群众的举报电话:“黎书记,听说老杨的儿子杨作清从湖北回来了,现在正偷偷躲在家里!”一听这消息,他放下饭碗后立即联系杨某。杨某却一直没有人接电话,他心急如焚跑到杨作清家里,任凭怎么敲门也无人应答。“是不是条假线索哟?”黎建飞想想,马上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不管是真是假,都要先联系上了才知道!”
打电话、发短信、问邻居、查关系,黎建飞想尽了办法,终于在2个小时之后联系上了杨作清,杨说自己是从重庆回来的。“还好不是湖北。”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是黎建飞却不敢大意,抱着对社区居民负责的态度,他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又仔仔细细进行了询问了。杨作清开始不愿多说,经过黎建飞耐心的解释和引导,他终于坦诚他是在重庆建工集团工作,正好是黎建飞曾经工作过的单位。抓住这一点关键信息,黎建飞通过建工集团原同事,多方辗转,终于问到了杨作清所在单位的项目经理,证实了他确实一直在重庆工作没有去过湖北,一颗悬吊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放下手机,黎建飞长舒了一口气,看看窗外深沉的夜色,他收起了之前准备的方便面,给自己煮了几个饺子作为犒劳,吃着这迟来的晚饭,他突然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一个侦探。疫情面前,他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嫌疑人”,24小时值守,管护着辖区群众的安全。
收到反应线索28条,均逐一核实。共排查到湖北返綦来綦人员3人,其它省区市返綦来綦人员59人,市内区外返綦来綦人员42人。
防控:
严格管控获群众点赞
三河街社区的中心是一条老街,豆花馆、茶馆、麻将馆应有尽有,狭窄的步道、陈旧的楼房、琳琅的招牌、买卖的吆喝,构成了三河街独特的人文风味。再加上一个多年形成的老乡场,平时街上人来人往,车流穿行是一座“小香港”。
往日的“小香港”今非昔比。但是今天的三河街却很不平常,现在的三河街静悄悄的,街面店铺全都关了门,有些老年人坐在自己家门面里,隔着玻璃门看着冷清清的街道。大街上没有几个人,除了几个戴着口罩匆匆而过的路人和戴着红袖章巡逻的社区干部,就是手持喇叭里的疫情防控知识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
“刚开始实行社区封闭管控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大家都不理解,黎书记就带我们一起走家串户地解释劝导,大家看到了我们的努力,明白了管控的意义,也就自觉支持工作了!”社区综合服务专干王先翠说道,她对于黎建飞的工作方法很是服气。
社区居民王某是有名的“嗷卵犟”,每天都以买药为借口意图出门转悠,还总是不戴口罩,社区干部劝他,他反倒破口大骂,还威胁女志愿者说要“弄”她。因为他年纪大,身体有病,儿子在外地工作,家里还有得了精神病的女儿需要照顾,派出所来劝诫他后也只能让他回家,大家都拿他没得法。
黎建飞也上门劝导了很多次,然而王某犟得像头牛,不但听不进去,还要“顶回来”,要不然就给个“闭门羹”。思来想去,黎建飞决定从王某的儿子“下手”。“这次的疫情很危险,你是年轻人,通过网络也晓得,老人抵抗力差,特别容易被传染,他天天出门不戴口罩,等同于在病毒里“裸奔”!如果你老汉儿(爸爸)被传染了,哪个来照顾他,又哪个来照顾你姐姐?”黎建飞电话联系上了王某的儿子,苦口婆心晓以利弊,让他理解到了王某行为的危害,并且愿意一起劝说。在儿子苦口婆心地劝说下,王某终于不再犟着出门了,不管他要买药还是买菜,黎建飞都主动帮忙代购,让他再也没有出门的借口,每次上门送货,还借机宣传疫情防控的政策知识,让他渐渐地从抗拒变成了接受。
“建飞书记厉害,我服了!”王某不得不承认。为把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除了宣传劝导之外,黎建飞还想了很多招,做了很多工作。
1月26日,关停除药店、副食店、母婴店以外的店铺,黎建飞带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通知,一天之内辖区265家个体经营户全部通知到位,每天从早到晚巡查关闭情况;
1月29日,全面取消赶场,黎建飞带领社区干部清早就守在菜市场出入口和重要路口,将赶场的人员全部劝返;
2月12日,实行单体楼封闭管理,针对社区486栋单体楼栋、16个路口,采取“口袋式”管理,因地制宜封闭次要路口,只留主要通道,设置出入检疫点,将社区“口袋”扎牢;
2月15日,启动春耕备种,对销售农资的商贩划定特殊销售摊位,引导村民分流错时购买春耕用品,带领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20人维持秩序,确保人群不扎堆、不逗留;
……
“疫情防控是一场战争,这么大的事,他都管住了。这个新书记工作还有点能力!”社区老党员黄明德竖起了大拇指。。
工作:
兢兢业业的“老黄牛”
“三江的,乡亲们,共同联手防疫情;不赶场,不聚会,赶场聚会最不对……”黎建飞喝了口水,清清嗓子,又从头录了一遍。连续录了5篇稿子,从几十字的顺口溜到900多字的疫情防控通告,他的嗓子已经有些沙哑。黎建飞现在是三江街道的义务“播音员”,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录几篇宣传稿,每篇录音之前,他都要反反复复地练习,哪里该停顿,哪个字该怎么念,都仔仔细细地备注好。而一张床、一个半人高的小柜子、一个手机,就是黎建飞的“工作室”。
“黎书记,再不回家,你就成单身汉了!”社区网格员刘德友开玩笑说。
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黎建飞已经很久没回家了,他把三河街老街的老房子简单收拾了下,便开始了“单身汉”的生活。黎建飞的家其实并不远,就住在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有时候家人煮了汤菜,就放到小区门口,他自己去拿。
“建飞,你还要这样工作多久?空了就回来住嘛。”妻子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黎建飞心里一酸,却还是说到,“我天天接触的人多,还是不回去了,而且住在街上,工作也方便,不用担心,你们不要出门,在家好好照顾自己。”
自己的家不回,黎建飞却天天往别人家跑。居家隔离的霍之平说家里米吃完了,黎建飞就帮他买了30斤大米,扛了5楼送到霍之平门口;肾衰竭病人王开友每周要去人民医院做透析,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区内所有公共交通都停运,黎建飞发动自己的社会关系,联系了朋友的一辆私家车,上门接送;失独居民张正书说家里没有药了,黎建飞马上安排工作人员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到20公里以外的人民医院把药品购回;值夜班的社区干部王先翠生病了,黎建飞安排人送她回家休息,自己代替她值守;社区居民郑云凤要给过世的母亲办丧事,黎建飞立刻带领社区干部上门劝说,引导丧事简办……
在黎建飞的带领下,三河街社区人员排查无一遗漏、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宣传引导入脑入心、社区秩序平安稳定。
在逐步恢复生产的时候,黎建飞也回到了阔别近一月的家中。妻子看着他有点过长的头发和略显憔悴的面容,不由笑道,“你呀,心一半是冷的,一半是热的,自己不计得失,对别人倒是殷勤得很。”
黎建飞坦然回答:“这些事我不做谁做!理解万岁!”
在黎建飞的带领下,社区干部通过地毯式排查,全面摸排了辖区1780户居民3600余人,并一一建立台账,发动群众给社区当“眼线”,圆满地完成疫情防控的任务。
记者 周喜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