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近年来,石柱县教委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号召,在各校(园)全面开展了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进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心理健康、法治教育”等活动,强化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安全无忧。平安校园建设为青少年撑起一片法治的天空,让“花蕾”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驻校民警排隐患
守护学生安全出行
“现在孩子放学归来,出校门就有警察和斑马线。回到家,还要跟老师报平安,学校对孩子很是负责。”石柱中学小艾的父母很有感触地说道。
12名城区驻校民警守护着城区21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安全。驻校民警平时肩负着维护校园治安的重任,还要深入各校园,与师生、家长面对面交流,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驻校民警的身影穿梭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摸排出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
据了解,安全隐患涵盖了重点人员管控、周边环境整治、校园安全设施、学生安全自我防护、校园内部管理、“四个百分百”落实情况以及学校交通安全等七个方面。针对这些隐患,驻校民警不仅要制定详细的隐患清单治理措施,还要明确责任单位和牵头单位。并与相关部门紧密协作,设定完成治理的期限,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到实处,为师生们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此外,驻校民警还不定期对学校进行督查指导,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防护水平,还成立了“护学岗”工作专班。这一专班遵循“属地政府主导,教委、校园主责,公安监督指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原则,由县教委、县公安局牵头,各乡镇(街道)作为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在全县范围内,共建立了97个“护学岗”。
开展“莎姐守未”
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
开展“莎姐守未”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吗?未成年人该享受怎样的合法保护?”近日,石柱县检察院检察官走上讲台,用孩子们身边的案例解读了法律知识。
在全县各校(园)的校园里,一场名为“莎姐守卫”的专项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一行动旨在全面摸底并重点关注存在不良行为和心理困境的未成年人群体。在学校“莎姐守未”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的统筹安排下,各校(园)组织力量对“两类”未成年人群体进行全面摸底。
为了确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都能得到关注,学校落实了“一人一策一专班”的措施,为每一个排查出来的未成年人量身定制了关爱帮扶计划。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学校对“五类”重点未成年人群体进行了分类建立台账。这五类群体包括不良行为、心理困境、家庭监护困境、生活困境的未成年人。通过实现跟踪关爱、跟踪守护、跟踪帮扶“三个覆盖”,学校确保了未成年人能够得到持续的关爱和帮扶。
为了更有效地关爱和救助未成年人,学校落实了“1+1+1+1”联合关爱救助机制,即由1名牵头部门领导、1名学校领导、1名班主任和1名监护人共同组成。据统计,石柱县目前已有546人次未成年人得到了关爱帮扶,重点学生关爱帮扶率高达151.35%。
除了关爱帮扶,石柱县教委还大力开展专门教育工作。联合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学校将19名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送至专门学校开展矫治教育。
聘用专业人士
担任法治副校长
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石柱县各校(园)积极开展了“法治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撑起了一把法治保护伞。
在“法治进校园”活动中,各学校聘请了检察官、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担任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这些专业人士深入校园,通过生动有趣的法治宣讲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法律知识。
全县紧紧围绕“防性侵”“防校园欺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挫折与生命”等主题,开展了263场次主题法治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原则,还教会他们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除了专业的法治宣讲活动,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们集中观看由《开学第一课》。这档节目以生动的案例和感人的故事,向学生们传递了法治的重要性和生命的价值。通过观看节目,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重要作用,也学会了如何珍惜生命、关爱健康。
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还注重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自我防范的能力。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明白,遵守法律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保护。
“法治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加强心理疏导
构建全方位关爱体系
“现在孩子读书压力大,要懂得与孩子交心、交朋友。很多家长总是以分数线给孩子增加压力,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石柱县教委安保科科长汪玉峰说道。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各校(园)积极响应号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学生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心理防线。
首先,各学校确保每月不少于两课时的安全教育课。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据了重要位置,课程不仅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还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情绪管理和压力调节技巧。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保持心理健康的实用方法。
为了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各校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活动期间,学校邀请知名心理咨询专家,如山东的徐云老师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精彩的心理健康讲座,徐老师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深入剖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她的讲座不仅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在做好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各学校还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及时发现并关注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于患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学校会及时与其监护人沟通,研判后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同时,学校还构建了跟踪预警、干预疏导、转介治疗、复学评估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
此外,各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等,学生们在参与活动中学会了感恩、分享与合作,增强了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推行沉浸式教育
提升学生防诈能力
开展法治宣讲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网络诈骗吗?有谁知道的举手。”近日,石柱县教委安保科科长汪玉峰作为主讲人走上讲台,以案说法,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实用的法治教育课。
为了加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他们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石柱县教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防范网络诈骗”进校园法治宣传活动。汪玉峰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向师生们揭示了网络诈骗的种种手段。他讲述了一起起令人触目惊心的诈骗案件,从冒充公检法诈骗、中奖诈骗到网络交友诈骗,每一种诈骗手法都让人防不胜防。
汪玉峰通过案例剖析,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性和紧迫性,为了让师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网络诈骗,他还精心准备了一场模拟实作活动。他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模拟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诈骗场景。
在模拟过程中,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诈骗分子的狡猾和阴险,也学会了如何在遇到诈骗时保持冷静、迅速应对。汪玉峰在模拟实作结束后,及时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了防范网络诈骗的技巧。
除了案例分析和模拟实作,汪玉峰还向师生们传授了一些实用的网络诈骗防范技巧。他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电话;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软件;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报警或向学校保卫部门求助。同时,他还鼓励师生们积极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以便在遭遇诈骗时能够迅速获得帮助。
徐平 记者 周喜冬
责 编:庞伊聆 沈晓军
审 核:覃蓝蓝 万先觉
总值班:杨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