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水“天理良心”调解室是黔江区立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天理良心”道德碑等本土人文创建的调解品牌,于2021年11月11日挂牌成立,把“做事须循天理,为人且问良心”的地方诚信文化融入源头预防和多元解纷,将法治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相契合,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营造讲法、讲理、讲诚信的良好氛围,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消灭于萌芽。
2024年以来,黔江区濯水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司法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升级迭代硬件和布局,扩大原有“天理良心”调解室空间,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审美品位,做强品牌影响力,通过“常驻+轮驻”的方式开展工作,实现“传统治慧”与现代化治理无缝兼容,推出“三看两学一诺零上交”的“天理良心”调解工作法,打造成具有辨识度的调解品牌,形成可借鉴能推广的调解好模式。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研“天理良心”调解室
“三看”涤心
谕教当头濯清源头
“天理良心”调解室接受群众咨询
“‘天理良心’道德碑的释文,深深地震撼了我。”广州的林女士带着母亲到濯水古镇旅游,走进景区内的“天理良心”调解室,流连良久,她告诉母亲,这是一方诚信友善的水土。
在“天理良心”调解室入口,“天理良心”道德碑俨然屹立。该碑讲述了清光绪年间,濯水玉灵山灵应寺乞者与僧侣杂聚,临冬渐寒,僧众皆不能暖,与王姓氏族争邻山木柴。王族势盛,族人德品各不齐,但族长王明芳晓寺宇济世吃力,便将多余柴山施予寺庙,并立信誓界碑教诲族人:“暗河开天眼,偃月刀为证!天理良心,立碑为信。国破有仁,势大不欺。”告诫族人及世人要懂荣辱有德义,知进退守诚信。
“春风化雨培树向善文明,涤净矛盾双方的杂念,调解效果会更好。在原有道德碑的基础上,调解室增添了‘三看’内容,”濯水镇平安办主任徐廷勇说,“通过看古镇变化、看红色史迹、看家族兴衰,敦谕居民和游客了解‘天理良心’、读懂‘天理良心’、坚守‘天理良心’。”
2024年,调解室进行升级工程,不断提升调解文化审美品位,丰富文化内涵,以开放展出的形式释放品牌影响力。将古镇发展历程及人民群众依靠党的领导和国家政策吃上“5A旅游饭”作为“一看古镇发展脉络了解天理良心”,引导居民懂知足常感恩。同时,将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濯水黄泥沱渡口军民一心勇渡阿蓬江的革命事迹,和万涛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及其妻子冉启秀坚守一生对家庭忠贞的动人事迹作为“二看红色文化读懂天理良心”,引导居民守初心能吃苦肯奋斗。此外,还将古镇曾经有影响力的四个家族诚信经营、扶弱济困和保境安民的感人故事作为“三看诚信友睦爱善坚守天理良心”,引导居民持公平讲诚信。
“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做人做事成家立业都很有启发。”福建省南平市从事旅游产品开发的廖先生走进“天下第一风雨廊桥”桥头全新升级的“天理良心”调解室,一边认真观看一边感叹道,去过很多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次见到景区里面开放式的调解室……濯水人立碑为信与商鞅立木为信有异曲同工之妙,优秀的本土人文活灵活现,高尚的人民智慧愈久弥新。
濯水的“天理良心”集聚了巴楚文化、土家文化与汉文化,交织着商贾氛围、场镇思维和邻里修为,是根生土长的德治实践,更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
林女士的母亲说:“净本清源,古人用‘濯’字来命名这里,就很有讲究。读道德碑、看本土人文事迹,结合实地体会到的热情和谐氛围,感觉这些都在一脉相承,默默滋养这一方水土。”
“两学”知准
理从书头讲到地头
“三方议事”收集社情民意
“远来外来的和本地本街的客人,都一视同仁,不欺客不宰客,不以次充好,”在濯水景区经营特色石锅鱼的张发强说,“生财宜知机有道,莫阐发旁门;价格贵贱宜分明,莫欺诈含混……守诚信规范经营,濯商规条要记清。”
近年,濯水镇积极推进居民自治,广泛收集讨论,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制订了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和经商条规,让辖区老百姓、商户学规知准,促进民风淳、邻里睦、家园洁和品行正。
“如果说‘三看’是在德治层面进行引导谕教,那调解前的‘两学’就是法治自治的共同使力。”濯水司法所所长汪昕表示,引导双方结合矛盾争议点,重温民约村规和认真查询学习相关的法律条规,直接体现调解工作的“一碗水端平”。
为了让居民更好更全面更直接地学习到法律知识,“天理良心”调解室专门定制了一款“黔江区平安法治智慧屏”,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法治案例融汇其中,并实现一键智能查询。
“平安法治智慧屏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几十个大门类法律知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前几天刚在该调解室化解了矛盾的居民龚某告诉记者,这台智慧屏查询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清晰明了令人信服,还能现学现用。
除了在调解室能学到全门类的法律知识,濯水镇还积极推进全民学法,努力做到法治宣传无死角。“我们把法理知识从书上摆到街上、讲到院坝,还尽量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对集镇群众和偏远山村群众一视同仁,让他们都享有知法、学法和用法的权利。”汪昕说。
近年来,濯水镇党委、政府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大部署,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到村、到户、到人和到田间地头,全面夯实社会治理基础,营造“人人学法、户户懂法、家家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濯水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邱朝毅说:“学规知准,学法明理。‘天理良心’也蕴含着客不分远近,法不分商民,理不分贫富,视同一律的公平哲理。”
“一诺”无悔
誓在口头诚在心头
景区商户了解“天理良心”调解室
“濯水的‘天理良心’,本地俗语也叫‘打天良’,表示问心无愧,不怕天打雷劈,”退休教师张某解释说,“在某事情发生时敢说‘天理良心’,就是自己对事情敢担责任,也有驷马难追不反悔的意思。”
居民张某祥与龚某系叔侄关系,因占地征收款的分配及借贷问题产生纠纷。日前,柏杨社区网格员在走访摸排时发现该矛盾,并报至社区中心,社区中心核实后上报至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随即平安办工作人员、司法所调解员协同社区干部实地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并组织双方到“天理良心”调解室进行调解。
“实事求是,讲天理良心。我承诺,调解中所陈述的事由没有半点虚假,调解的结果也是我的真实意愿。人在做天在看,绝不反悔,一定认真履行。”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分别进行了宣誓承诺,并在电子承诺书上签字确认。
最终,在调解员、人大代表、“一庭两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见证下,张某祥和龚某就欠款纠纷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下调解协议并兑现。
“宣誓承诺这个环节,是之前的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提出来的,敦促对方实事求是,”邱朝毅说,“一句天理良心,多少真诚自信和公平担当油然而生。这是人民的智慧,我们要充分发展发挥好。”
近年,“天理良心”调解室作为濯水镇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阵地,依托“一庭两所一办”(濯水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和平安法治办)轮驻+常驻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一站式多元化解纷机制。
为了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2024年,调解室融合了黔江区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品牌——“三方议事”机制,并接入镇“141”智慧治理指挥平台,实现“传承+品牌+智慧”兼容。此外,调解室还常驻人大代表、律师团和乡贤达人,群众化解矛盾只需跑一地,治理效果明显提升。全镇全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共298件,受理率、化解率和成功率均为100%,实现矛盾纠纷零上交。濯水镇镇长古锋说:“严格落实组团入驻、常驻+轮驻机制,提供德治、自治和法治的立体充分服务,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苗头。”
濯水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中国崇尚和谐的传统与“天理良心”的诚信文化融会贯通,挖掘发扬人民群众听得懂、说得清、用得上的治理智慧,以党建引领,法治规范,构成了具有辨识度的调解好模式,让调解理念厚植民心,调解文化赓续发展,以调解价值最优化实现平安法治建设新发展。
“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濯水镇党委书记曾祥波表示,将继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积极发挥人民群众智慧,不断挖掘传统文化潜能,结合智慧智能现代化治理方式,持续维护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
孙洪波 通讯员 余连年 廖乙璇
责 编:庞伊聆 唐奕
审 核:覃蓝蓝 万先觉
总值班:杨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