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您的位置 首页 天平专刊

虚假诉讼被判20年罚金1200万

2月21日,市五中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整治虚假诉讼工作的情况(市五中法院供图)

2月21日,市五中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该院整治虚假诉讼工作的情况,并通报了5起相关典型案例。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去年11月,市五中法院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商事案件虚假诉讼防范处置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对虚假诉讼如何界定、有哪些手段、有哪些特征、如何应对、如何惩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市五中法院副院长王姝表示,该《实施细则》的制定,为认定虚假诉讼提供了标尺,为提升虚假诉讼甄别能力提供了指南,建立健全了整治虚假诉讼的制度机制,内容详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下一步,市五中法院将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开展虚假诉讼整治工作的意见》规定,按照该院《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持续加大对虚假诉讼的整治力度,提升对虚假诉讼的甄别能力,压缩虚假诉讼生存空间,严惩虚假诉讼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法治环境。

案例一

“套路贷”虚假诉讼

基本案情:

2006年12月,甲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向李某借款150万元,并出具了187.5万元的借条,张某实际获款136.5万元。乙银行为该笔借款提供了担保。至2007年9月,张某共计向李某还款120万元,其中部分系张某根据李某口头指示还款至李某实际控制的他人账户。

2007年11月,李某起诉甲公司要求偿还借款本金187.5万元及利息。案件审理中,李某否认口头指示还款,由于甲公司欠缺还款证据,一审法院在扣除李某认可甲公司归还的20万元后,依法判令甲公司偿还167.5万元及利息,乙银行承担二分之一的连带责任。

乙银行不服提出上诉,二审维持原判。案件进入执行环节后,执行法院从乙银行账户扣划1163859.5元给李某。后因另案受害人报案,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经法院审理查明,李某纠集多人,以其经营管理的公司为依托,长期采取上述方式从事诈骗行为。

处理结果:

人民法院依法以李某犯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一千二百万元,剥夺政治权利二年。李某起诉甲公司的民事案件被再审撤销。

案例分析:

本案中,李某纠集多人,以其经营管理的公司为依托从事高利放贷业务,通过虚增贷款金额,指定借款人向其控制的他人账户还款从而隐匿还款事实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实施“套路贷”,并通过暴力方式催收,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人民法院依法以其构成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罪予以数罪并罚。

案例二

虚假陈述误导判决

基本案情:

2016年1月,张某将借款人徐某及抵押人甲公司告上法庭,请求判令徐某偿还借款420万元和利息,以及对甲公司的两处房屋享有抵押权。一审法院支持了张某的诉请。

甲公司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二审中,甲公司称抵押合同所盖印章并非该公司备案公章,系他人伪造。期间,该公司又以登记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抵押登记,并申请对印章进行司法鉴定。此后,该公司将抵押合同中加盖的印章与公安机关备案印章不一致的鉴定意见作为二审证据,二审法院据此改判驳回张某对案涉房屋行使抵押权的诉请。

后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再审法院查明甲公司除公安机关备案印章外,还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多次使用过其他印章,本案中抵押合同所盖印章正是该公司的非备案印章。甲公司明知其在相关文书材料上加盖的印章系其非备案印章,却在二审期间故意作出印章系他人私刻的虚假陈述,并恶意申请印章鉴定,误导二审法院作出错误判决。

处理结果:

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一、二审判决,予以改判,并对甲公司处以40万元罚款。

案例分析:

本案中,甲公司明知抵押合同加盖的印章为其非备案印章,为逃避担保责任,故意隐瞒事实,在民事诉讼中作出虚假陈述,恶意申请印章鉴定,误导人民法院作出错误判决,故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之规定对其处以罚款。

案例三

伪造主要证据起诉赔偿

基本案情:

赵某驾车与高某的车辆发生碰撞,致高某车辆受损。高某起诉赵某及保险公司要求赔偿车辆维修期间产生的替代性交通工具损失。高某为此向一审法院举示了《汽车租赁合同》及发票。一审法院据此支持了高某的替代性交通工具损失。

保险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并申请二审法院调取高某受损车辆和其所租赁车辆在修理受损车辆期间的行驶轨迹。二审法院调取证据发现高某的受损车辆在修理期间(19天)几乎每天存在数十条行驶轨迹,并无租车必要,而高某所称的租赁车辆仅有三天存在行驶轨迹,且与高某居住生活区域不吻合。高某对此不能作出合理解释。二审法院遂认定高某租车事实不成立,其提供的租车证据系伪造。

处理结果:

人民法院依法对高某处以5000元罚款。

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案中,高某为获取人民法院对其替代性交通工具损失诉请的支持,在没有实际租赁替代性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伪造《汽车租赁合同》及发票等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人民法院根据前述规定,对其作出处罚决定。

案例四

捏造事实妄图规避债务

基本案情:

姜某为规避债务,以虚假的股东会决议将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股东由其变更为温某,但该公司仍由其实际控制。之后,姜某安排公司员工伪造了一份以姜某个人名义向甲公司购买货值2900余万元电子产品的购销合同及销售签收单,同时还虚构了一份股权质押合同即以其个人持有的乙公司120万股股权为该购销合同作质押担保。

后姜某以甲公司作为申请人,以其未按约支付上述货款为由,向某中级法院申请诉前保全,法院据此裁定冻结姜某的银行存款3000万元或相应价值的其他财产,并冻结姜某持有的乙公司120万股股份。诉讼中,姜某与甲公司达成调解,法院作出调解书,由姜某支付甲公司3000万元。同年,甲公司又故意以执行标的有瑕疵为由,向执行法院申请终结执行程序。执行法院据此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公安机关发现姜某系为规避债务,保全个人财产,实施上述诉讼行为,涉嫌虚假诉讼罪,依法将其抓获。

处理结果:

人民法院依法以虚假诉讼罪判处姜某罚金50万元,再审撤销原民事调解书,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

案例分析:

虚假诉讼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核心行为要件是“捏造事实”和“提起民事诉讼”。“捏造事实”包括行为人自己捏造事实和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包括利用自己捏造的事实和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本案中,姜某并没有与他人串通,而是自己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通过诉前保全对其名下财产进行查封,从而阻却其他债权人的执行,其行为依法构成虚假诉讼罪,人民法院依法以虚假诉讼罪判处姜某罚金刑。

案例五

恶意串通骗取民事调解书

基本案情:

2017年4月,艾某的配偶死亡后,其为多分遗产,找到李某寻求帮助,后李某向艾某提供了几张提取现金的银行流水清单。根据银行流水清单所载时间,艾某给李某书写了四张对应时间的借条,金额总计50万元。2017年11月,李某起诉艾某,双方于起诉当日即在法院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当日制作了民事调解书并送双方当事人。

在遗产的分配期间,女方的父母对这笔借款觉得非常蹊跷,怀疑艾某做假证据,于是报案。面对警方的询问,艾某吐露了实情。

处理结果:

人民法院依法以虚假诉讼罪判处艾某拘役5个月,缓刑8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判处李某拘役4个月,缓刑7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再审撤销原审民事调解书。

案例分析:

本案中,艾某作为其配偶遗产的继承人,为多分遗产,与李某恶意串通,伪造债务,通过诉讼程序取得法院裁判文书,其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妨害司法秩序,构成虚假诉讼罪。

记者 张柳妞

【免责声明】重庆法治在线网未标有“来源:重庆法治在线网”或“重庆法治报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电023-88196826,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了然文学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