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打造驻乡驻村帮扶“加强版”,重庆选派的7168名驻乡驻村干部覆盖了2565个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大有可为。他们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发展“规划师”、招商“部长”的作用,为乡村找准致富法子、蹚出发展路子。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本报特推出“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大型融媒系列报道活动”,开设“乡村振兴——我是第一书记”栏目,向公众讲述驻村第一书记的真情帮扶故事,展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感人画面,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筑牢主阵地,多角度、多主题宣传推广和发布重庆乡村振兴工作踔厉奋发取得的丰硕成果。
成百上千个重庆乡村,将在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邹奇向重庆法治报总编辑王伟(左)介绍兴合村乡村振兴情况
一步、两步、三步……穿村舍、过竹林、绕堰塘,围着兴合村走一圈,7800步、 4.7公里。
5月5日晚,忠县乌杨街道兴合村驻村第一书记邹奇像往常一样,饭后开始绕村转。“才摘的,‘糖书记’你尝个鲜!”刚走到曹家湾,他手里就被一名大姐塞了一把枇杷。一只萤火虫飞过,邹奇心里一阵温暖。
萤火虫不只是一道微光,更是点燃乡村梦想的一支火把
43岁的邹奇中等身材,圆脸上架副金属眼镜,说话声音浑厚且爱打手势,若不是脚上穿着一双沾了不少泥巴的解放鞋,胳膊晒得红一块黑一块,恍若仍在学校讲课。一年前,从小在城里长大、中文系毕业后在重庆工商大学留校任教的邹奇,迎来了一生中的最大挑战——经学校推荐,他被重庆市纪委监委帮扶集团派驻到忠县乌杨街道兴合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邹奇刚到村里报到时,不识农具、不懂庄稼,闹了不少笑话。“秀才下田坎,不学遭笑惨”,倔脾气的邹奇找到相熟的村民聂学好学栽秧。立夏那天,邹奇兴致勃勃地跟着聂学好来到7组磨子湾,自信满满地踩进水田,别人的动作那么轻快,自己怎么就高一脚低一脚的,踏不实在也拔不出来,一使劲又摔了个四脚朝天,引得老聂他们开怀大笑……
驻村一年,邹奇最钟爱的,是村里的盛夏。繁星点点的晚上,乌杨溪闪着银光,山风吹过,一只只萤火虫从草丛中飞出,绿黄色的荧光忽明忽暗,与星星交相辉映。“太有画面了,当时我就想,这不就是大家向往的生活吗?”感叹之余,邹奇的教师本能立马浮现,向记者做起了科普:“萤火虫是世界公认的环境标志性生物,只生长在无公害无污染、水土空气质量俱佳的地方”“多年来,兴合村没有工业污染,长达16.8公里的过境工业运输廊道也实现了封闭化改造。青山碧水、净土蓝天,就是这里与生俱来的宝藏”“很多人都不晓得,萤火虫是肉食动物,它们不是乱飞,在忙着捕食溪边的蜗牛、鼻涕虫呢,这里的老百姓从来不会扑打,因为它们不吃庄稼”……
去年夏天,来兴合村探亲的妻子在漫步乡野时感慨道:“有萤火虫的村庄,太美了,我好想在这里长住!”邹奇只觉脑袋里的想法瞬间被点燃——有萤火虫的生态村庄,一定就是兴合村的“发展密码”!
邹奇学习菜秧栽植
第一书记践行萤火虫精神:“左发糖,右递烟,钉子揣在裤兜间,党徽戴在胸口前”
在寻找“发展密码”的同时,邹奇琢磨着如何尽快融入乡村、与老乡打成一片。幸运的是,村里一位老党员传授的一句顺口溜,让他茅塞顿开,那就是“左发糖,右递烟,钉子揣在裤兜间”——递上烟才接得了话,发出糖才暖得了心,随身带钉子,才能在走村入户中钉好挂正危房警示牌、饮水安全牌。
此后,每次走村串户,邹奇都会“全副武装”——胸前戴党徽,脚穿解放鞋,裤兜里塞着烟、糖和钉子。很快,这个戴眼镜的“城里人”就和村民交上了朋友。如今,在村务农的数百乡亲对这个第一书记熟得很,经常叫他“糖书记”。
除此之外,酷爱书法的邹奇很快就发现门联颇受村民欢迎,这自然正中下怀。“幸亏我来的时候带了文房四宝,吟诗作对又是我们中文系的强项,正好派用场。”于是,邹奇在村里的寝室成了门联创作基地,“糖书记”去串门时又多了一样拿得出手的“礼物”。
“关系破了冰,再与乡亲们谈事情就容易多了。”邹奇告诉记者,后来自己每次走村串户总能办成大大小小的事,宣传农药化肥减量、倡导移风易俗、调解日常纠纷、安排疫情防控、提醒畜禽防病、组织排危抢险……一件件办下来,有语言天分的邹奇不仅和村民越来越熟络,还学会了不少忠县方言,遇到向老辈子问好得喊“仰好”,吃饭是“ki饭”,吃肉是“吃ru”,发烟是“装烟”,活脱脱成了当地人。
短短一年,他为什么会如此用心融入兴合村?邹奇讲了个小事情——驻村不久,村民自办的养老服务中心开张了,一位94岁的老党员刚住进来,就颤颤巍巍找到负责人,询问今后党费在哪里缴。“当时我就站在老爷子旁边,他神情好认真,眼里像萤火虫一样闪着光,我的眼眶瞬间就湿了。这件事自此成了我探索前行的强大动力,这是一种真实的信仰,更是鞭策我奋斗的一种精神力量。”
他用三句大白话倡导新村风:“钱可得政策可得病不可得,买肉买水果不要买药,生火生财不要生气”
一年前,兴合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退役军人冯文华告诉邹奇,以前的兴合村可谓“五鬼闹村”,文明风气、公序良俗难以推行,吵架扯皮甚至动武的情况屡见不鲜。哪五鬼?酒鬼、赌鬼、懒鬼、老鬼(个别为老不尊)和小鬼(少数调皮捣蛋)。近年来,随着脱贫帮扶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推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有所好转,好勇斗狠现象越来越少,邻里关系和睦了很多。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全村真正普及文明生活方式,推行自治、德治、法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广泛宣传发动,让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乡亲转变观念、改变习惯;鼓励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培育村民主动维护环境卫生。身体健康了,心气平和了,乡村治理才有基础。”邹奇告诉记者,自己和冯书记很早就达成了共识,然后分了工——冯书记主要发挥本地人熟悉上下情况的优势,多给乡亲私下打招呼多往县里跑项目;自己则主要发挥善于宣讲、变大道理为大白话的优势,院坝会多开展宣讲,努力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
“怎么开展宣讲?想了几晚上,我最后想出了两个办法,其实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一个叫投桃报李,另一个叫顺水推舟。”邹奇说道。
如何投桃报李?案例一:邹奇上门拜访村里养殖蛋鸡的脱贫户,自掏腰包说要买30个鸡蛋。
“这是我自己要ki的,市场价多少你就收多少。”
“那啷个好意思,糖书记你拿去ki就是了。”
“那成啥子话?钱你必须拿到。对了,刚才从你院坝过,垃圾到处都是,你马上清扫了倒垃圾桶,不然别说人,你的鸡吃了都会生病呢。”
“要得,要得。”
“注意哟,垃圾桶是分了类的哈。”
“晓得,上次你开院坝会讲过的,我认得到。”
“明天我还要来,垃圾整干净了,保持得好,我以后呀就只找你买鸡蛋,钱可得病不要得,买肉买水果不要买药哈。”
如何顺水推舟?案例二:监测户农妇气呼呼地找到邹奇,说儿子成天玩游戏,根本没心思在职高读书。
“糖书记你说啷个办嘛,再说学费那么高,政府是不是也多少解决一点?”
“生火生财不要生气嘛,问题关键,还出在娃儿身上。这样,他回家了我给他上一课。”
“上课?他学校都不听课,你上课,有用没得哟?”
“我给你讲,我本来就是个老师,教好的学生没得一千也有八百。这样,我俩打个赌,如果我上了课有用,你就不要再提那些要求了,还有,带头去把防疫加强针打了。没用,你再来扭我。”
两个月后,这位妈妈又找到邹奇,不过是来报喜的:“娃儿实作成绩考了全年级第三名,感谢糖书记,给他上的课确实管用!”
“那,你加强针打没得呢?”
“打了打了,感谢糖书记,我刚刚还在我们院子带头办了‘渝快保’,正发动大家都去办。”
“先趟出一条路,再像萤火虫一样一群跟着一群飞,生态发展的火把一棒一棒接力往前跑”
邹奇车里挂着一根麦穗,寝室里到处摆放着用树枝、干花、青苔、野草制作的创意手工作品。“这是我自己尝试制作的一些样品,准备走一走市场探探行情,如果有销路,再教会乡亲们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像萤火虫一样一群带一群。”
邹奇说,不久前,重庆工商大学为了更好支持他的绿色发展计划,除安排艺术学院“火力驰援”外,还将他调到了环境与资源学院任职,以充分发挥大学的科技、科研、师资等智力资源优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包括重庆市国家“三区”人才计划科技特派员、教授、海归博士等一大批农产品成分分析、生物化验的专家,将要来到这里,为兴合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我真的很幸运,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头班车,我更有底气,学校、街道、县里、市里都那么支持工作。尤其幸运的是,遇到了冯文华这么好的搭档,这么好的老师,这么好的兄长。”
冯文华是退役军人,说话、做事跟邹奇风格迥异。刚开始,两人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产业项目选择上存在分歧,不时有些争执。直到来村两个月后的一天,两人在寝室坐下来谈心,冯文华的一句话彻底将邹奇变成了“忠实粉丝”:“秀才遇到兵,兄弟,你听我的,我们村,最值得卖的是空气!”
“冯大哥,啥都不说了,这就是我最想说的,”邹奇一拍大腿,差点跳起来,往桌旁一指,“你看,这是我昨天才写的几个字,有萤火虫的原生态村庄!”
达成了最大共识,兄弟俩从此形成了默契,即使发生争执,到最后总能一笑了之。
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我们村的四季豆,不用水煮,油锅稍微焖一下就软,去年种的莲藕在县里卖到了9块钱一斤,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走生态发展之路,急不来也急不得,关键在坚持。”兄弟俩经常互相提醒,要沉得住气,不能只追求“短平快”,必须要注重长期培育,讲求“长准稳”。“依托特色生态资源、借农药化肥减量保护古耕种植,持续发展绿色农业、观瞄靶向有机农业,探索特色生态种养殖,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以农业生态化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让兴合村焕发勃勃生机。”
作为乡村振兴的首批驻村第一书记,再过一年后就要交出“接力棒”了,有没有想过那时的心情?“肯定会舍不得,但是我会很放心,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站在兴合村最高处,一棵150岁的黄葛古树下,邹奇手指远方:“我在这里趟一条路,留下一颗种子,将来一定会生根发芽。我的心,也会一直在这里,这个有萤火虫的村庄,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
扫码看精彩内容
记者 王伟
张真瑜 刘斌/文 姚心悦 吴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