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6月20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高法院召开2022年生态环境行刑衔接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实施行政处罚案件17979件、处罚金额10.6779亿元,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58件。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公、检、法、环4部门,聚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联合制定《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办理环境资源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8项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污染环境犯罪量刑实施细则,依法从严适用缓刑,缓刑适用率降至30%以下,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四部门不断健全信息共享、联席会议、案件移送、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和案件双向咨询机制,并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不断深化跨省协作,形成省级组织交叉专项执法、毗邻地市(区县)日常执法协作体系,建立环境资源案件打击协作机制,长江、酉水流域生态环境检察跨省管辖协作机制。”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持续推动联合执法实效化,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检察机关围绕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自动监控和垃圾焚烧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加强个案联合执法,公安机关前移办案关口,与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查办非法倾倒铝灰、废矿物油、废油等危险废物、干扰伪造监测数据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案要案30余件。
会上,四部门联合发布了近年办理的12件生态环境保护行刑衔接典型案例,主要涉及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以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污染长江水体、非法占有农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公益诉讼等多方面。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联合处突、科技赋能、信息共享,以管用、实用、好用为目标,不断探索完善行刑衔接运行机制,持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