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您的位置 首页 了然副刊

烈日下的救助

◎ 牟伦祥

1987年,我21岁,在乡政府任民政干事。

这年8月,酷热难当,即便是早上,太阳一露脸,地面就像着了火。某天下午3时,有村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乡政府:“公路坳坳有一个外地女子受伤了,正大声呻吟……”

乡长一听,让我立马骑上自行车赶往事发地。

公路为碎石路面,单行道,是乡政府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平常鲜有车辆通行。户外,热浪扑面,汗水横流,我蹬着自行车费力前行。

现场一堆人围住伤者,有的为她遮阴,有的给她喂水,有的问她住址。

“让一下!”我拨开人群。只见伤者40来岁,穿着破烂,坐在地上大声哀嚎,她右小腿有一尺多长口子,流出的血已凝固。我问她基本情况,一口外地方言,根本听不懂。

救人要紧!我急忙问周围群众:“哪两个去做个担架来,往区卫生院抬,乡政府给报酬。”那时没有手机,无法请示乡长,我自作主张。群众对政府非常信任,很快,有两名三十多岁的民工用竹子做了一副简易担架,抬着伤者往区卫生院赶。

距离区卫生院不远,四公里路。此时的阳光,像一把利剑,无情地刺向大地。我们赶到区卫生院时,早已汗流浃背。

区卫生院领导听了我的情况介绍后,立即组织医生对伤者进行检查,发现伤者右脚粉碎性骨折,腹内有伤。医生对骨折地方进行复位、对伤口进行包扎后,建议转到县人民医院救治,因为该院医疗设备简陋,无法确诊内伤。

时间已是傍晚7点,要去也只能是第二天了。我没料到事情有这么复杂。两个民工听说后坚决不干,甚至不要报酬也要回家。我说好说歹,总算把他俩留了下来。当晚,我自掏腰包请伤者、民工吃饭,然后坐在医院的一间病房里,在汗水、蚊子的陪伴下,熬到天明。

第二天一早,天空碧蓝如洗,趁红日还未爬上山,我赶到通往县城的公路边拦客车,民工则借用医院担架,抬着伤者紧跟其后。好不容易拦下客车后,座位已满,只好把伤者安放在过道上,我们在过道两端站着。那时客车没有空调,车上人多货多,臭烘烘的,车窗外时不时卷进一股尘埃,让人灰头土脸、心烦意乱。

一路上,伤者呻吟不止,每当车子颠簸一下,更是嚎叫不绝,我只好低声安慰。有乘客忍不住了,以为伤者是我亲属,说些阴阳怪气的风凉话。民工俩见状打抱不平,对那乘客说:“这是我们乡政府的干部,与伤者非亲非故,都是做好事的。”听罢,刚才喋喋不休的乘客不再言语了。

客车缓慢行驶着,经山梁、穿河谷、过轮渡,终于到达目的地。我们下车后几经周转,到县人民医院已是上午11时了。因事发突然,我既没能开具单位介绍信,又没带多余的钱,伤者入不了医院。我反复跟医院交涉,收效甚微。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我想到了县民政局范局长曾讲过遇到这种事情该如何处置。于是,我让两位民工在医院门口看守伤者,自己风急火燎赶往民政局。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直接找到范局长办公室,讲清事情来龙去脉后希望得到帮助。范局长是参加抗美援朝的转业干部,听完我的讲述后说:“你做得很好,马上返回医院,救人要紧,我现在给院长打电话。”当我回到医院时,伤者已抬进了急诊室。完善住院手续后,我们准备回家,这时才发现,当天唯一的一趟班车已经开走了。

为节约钱,我们决定找一家小旅馆住宿。那时没有身份证,没有介绍信,服务员说什么也不让住。我翻遍全身,找出伤者入院证明,再说了一大堆好话,服务员才让我们三人在一个二十多人的房间住了一宿。是夜,由于劳累疲乏,我睡得很沉。

回来之后,我向派出所报案,因那年代侦查水平有限,此案侦而未破。再后来,伤者家属从安徽找了过来,为民政局张贴了一张感谢信。

当年底,在全县民政工作总结大会上,范局长对我的行为进行了大力表扬。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责   编:刘学燕 覃蓝蓝

审   核:覃蓝蓝 万先觉

总值班:杨旭军

【免责声明】重庆法治在线网未标有“来源:重庆法治在线网”或“重庆法治报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电023-88196826,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了然文学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